表贴式电阻器硫化腐蚀电化学机理及失效分析
2024-11-11 14:04:26
晨欣小编
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化以及表面贴装技术(SMT)的普及,片式膜固定电阻器已逐步取代传统的插件电阻器,成为现代电子电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元件。它们广泛应用于汽车、航空航天、船舶等领域,承载着提高设备集成度与可靠性的关键任务。然而,随着这些电阻器在各种工作环境中的广泛应用,硫化腐蚀导致的失效问题逐渐成为影响其可靠性的重要因素,尤其是在潮湿或含硫环境下。
二、失效样品分析
1. 样品概况
近期,我国某重要型号电源设备中的一只1608型片式膜固定电阻器(标称阻值10KΩ)发生了失效。该电阻器在经过多年正常使用后,出现了阻值异常增大的现象,从正常的10KΩ增大到110KΩ至300KΩ之间,导致整机出现了故障。
2. 外观检查与阻值测量
使用45倍光学显微镜对失效电阻器的外观进行观察(如图1所示)。电阻器表面无烧蚀、断裂等明显的机械损伤,电极与玻璃釉层完好,排除了外力导致损坏的可能。接着,使用Agilent 34401A数字多用表对其阻值进行测量,结果显示阻值显著增大,进一步确认电阻器已发生失效。
3. 显微结构与成分分析
为了深入了解失效原因,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观察电阻器的微观形貌。图2显示,在电阻器电极与保护玻璃搭接处,出现了明显的异常物质。通过能谱分析,进一步确认这些异常物质为硫化银(Ag₂S),证实了电阻器导电银层的硫化腐蚀现象。
三、片式膜固定电阻器的结构及失效机理
片式膜固定电阻器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:
电阻体:提供电阻器的目标阻值,起到阻值控制作用。
电极结构:包括内电极、镍层和锡铅层。内电极通常使用银或银钯合金,与电阻体接触,起到导电作用。
封装材料:保护玻璃釉或环氧树脂封装,防止环境对电阻器的腐蚀。
载体:由96%氧化铝陶瓷基板组成,提供机械支撑。
在这次失效中,关键问题出在内电极银层。该银层在潮湿或含硫环境中与外界腐蚀物反应,生成硫化银,导致电阻器的导电性能丧失,最终表现为阻值增大。
四、电化学机理分析
1. 导电银层的非工作条件腐蚀机理
在非工作环境下,电阻器导电银层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腐蚀,特别是在潮湿环境中,银表面会与空气中的硫化氢(H₂S)或二氧化硫(SO₂)反应,生成硫化物。这些反应通过以下电化学反应进行:
Ag+H2S→Ag2S+H2
此外,在潮湿空气中,硫化氢与银表面的氧化物形成硫化银。反应方程式如下:
2Ag+SO2+2H2O→Ag2SO3+2H2
这些反应使得导电银层的结构疏松,电导性降低,进而导致电阻器的阻值增大。
2. 导电银层的工作条件电化学腐蚀机理
当电阻器处于工作状态时,导电银层的腐蚀问题更加严重。在通电过程中,银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,变成银离子(Ag⁺),而外部电场促使这些银离子与硫化物发生反应,生成硫化银(Ag₂S),进一步加剧腐蚀过程。具体反应为:
Ag→Ag++e−
由于银具有较高的电极电位(+0.799V),它能较容易地从环境中的硫化物中获得电子,转化为稳定的硫化银,从而导致电阻器的导电层失效。
五、失效案例分析与讨论
通过对失效样品的分析,发现电阻器内电极的银层与外界环境中的水汽、硫化氢(H₂S)和二氧化硫(SO₂)发生了电化学反应,生成了硫化银(Ag₂S)。这种腐蚀使得银层的电导性能大幅下降,最终导致电阻器的阻值显著增大。这一过程揭示了片式膜固定电阻器在潮湿和含硫环境中的失效机理,特别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,硫化腐蚀逐渐积累,导致电阻器失效。
六、结论与建议
片式膜固定电阻器的硫化失效问题,特别是在潮湿、含硫环境中,已经成为影响其可靠性的关键因素。通过电化学机理分析,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硫化腐蚀的发生过程。在实际应用中,为了提高电阻器的可靠性,应采取以下措施:
优化材料选择:对于高可靠性要求的应用,应选用抗硫化性更强的金属材料,如金或钯合金。
改进封装设计:通过改进电阻器的封装材料和工艺,减少环境对电极层的腐蚀影响。
工作环境控制:在高湿度或高硫化气体的环境中使用时,应增加防腐蚀保护措施,或者选择抗硫化能力更强的电阻器。
通过这些措施,可以有效降低硫化腐蚀带来的失效风险,提高片式膜固定电阻器的长期可靠性,确保在航空、航天、汽车等重要领域中的应用安全。